close

書名: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的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
作者:喬瑟夫·麥柯馬克 Joseph Mccormack著

零噪音

 

【為何想讀這本書】

封面與簡介提到隨著現在科技、螢幕、資訊越來越多,注意力現在是我們最寶貴的個人資源,要如何管理、選擇專注?的確現在自己也很容易分心,以前以為多工是好事(從之前打工的時候開始就這樣),無法好好地把一件事情做完。
因此希望這本書可以讓自己練習「專心一致、集中注意力,多活在當下」

 

《章節概述》此書分成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大規模分心武器 先點出現在大眾生活充斥的科技,科技便利、民眾習慣24H在線、習慣充滿各種有價值、無價值的各種資訊。

第二部分:全面的忽視時代到來 在現在的生活形態下,人與人的互動不論是在學校、職場、家庭生活,我們的人際互動關係已經越來越惡化。

第三部分:是時候專注了:意識管理入門 在此情況下每個人都要負責,為自己的意識、注意力負責,有意識地找回專注力。

第四部份:專注力管理、第五部分:簡單設計以降低噪音。<第四、第五部分>作者提供一些方式、技巧,希望能幫助讀者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書中重點】

現代人的生活模式,讓我們更容易有「資訊肥胖症(infobesity)」,大腦超負荷的接收資訊,而後果是注意力分散,導致生產力降低、記憶力下降,惡行循環下,對自己也越來越沒自信。

想想現在自己一整天…手機、電腦、筆電,瀏覽多少頁面、滑幾次社交軟體,一天看多少張照片、回覆多少信件、訊息。其中有多少資訊是真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急迫需要知道的資訊?還是只是習慣被資訊充斥的生活、擔心錯失資訊,而產生恐懼,怕自己不知道
→但不知道那些資訊對自己的生活會有哪些影響或不便嗎?知道那些資訊會對生活帶來哪些改善嗎?尤其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虛假資訊…。

科技便利、手機不離身後,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少有益、有害的影響?
反思:你是否也期待自己的朋友、客戶等,要即時的回覆訊息呢?
🦆 我自己也常對回覆訊息感到疲倦與困擾…,但真的有必要回覆?真的有如此急迫嗎?

想想…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在線、獲取許多片段的資訊,手機叮叮叮的提醒,是牢籠也是制約。
科技設計(舉凡:APP應用程式、螢幕和科技都是透過設計來吸引我們成癮)是為了讓我們更常使用、讓我們以為對我們有益,但其實科技跟人不一樣,科技不會管你是否累了需要休息、是否有其他事情,所有科技產品都沒有心,它們不會在意也不會顧慮你和你的時間。

因此,我們要養成說「不」、向無關緊要的事說不。
在工作上也要向過多的訊息、不斷湧入的插播訊息、插隊需要處裡的各項工作上的代辦事項,說不。降低這些雜訊,才能讓我們專心、發揮潛能完成工作任務。

書中一再提到:「注意力是稀缺資源。」
尤其書中引用溝通專家莎朗.艾里斯(Sharon Ellis)說:他發現人類大腦每分鐘得處理約750個字,然而一般人每分鐘只會說或讀150個字左右,意味著:大腦正在「超量處理」資訊。
原本每分鐘便有「難以留意的600字」,更何況如果我們1. 不選擇性專注→注意力耗盡 2. 不專注→腦袋斷片,容易忽略需要注意的重要資訊。
因此需要管理自己的意識,保護大腦免於被資訊過度密集轟炸。

 

書中提供幾種協助讀者的方式,簡單整理如下:

著眼於「關鍵」-聚焦在最重要的事

葛瑞格.麥基昂暢銷著作《少,但是更好》,鼓勵人們當個精簡主義者,背負過量負擔的人,都是非精簡主義者。精簡主義者會專注少數重要的事情上,而非精簡主義者會讓他人或其他事情來決定目標優先順序,並同時追逐許多事情。

勇於說「不」

克服「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因為害怕錯失而產生恐懼。 養成習慣向無關緊要的事說不,才能降低或關掉日常生活中的噪音。

欣然接受「寧靜時刻」

[社會現況]
現代工作空間問題,只因為了最大化地促進團體互動。有越來越多開放式設計的辦公室,沒有隔牆,也沒有什麼隱私可言……。而研究顯示,在開放式環境工作的人與同事之間,面對面互動的機率會明顯變少,他們反而更依賴科技,例如透過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溝通。 在社會推崇合作、創意,與持續與人互動。我們的工作場所就像一間大型咖啡店,喧鬧和創意被奉為座上賓,而隱私和專注力卻被安置在角落。 造成人們對工作場所不滿的主要原因就是絡繹不絕的噪音,以及不斷被剝削的個人隱私。
[改善]
我們需要更多安靜時刻。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休息、反省,以及恢復活力。 安靜不是自我孤立,是使我們能有效恢復活力。安靜時刻是給自己時間去思考和反省。 作者也提供一些建議,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更多安靜時刻:例如:睡眠還有助減輕壓力,也可以幫助人們對抗憂鬱症。專注力恢復活動,比如閱讀、對話、冥想以及運動等。走路散步「研究顯示,養成規律散步習慣能幫助神經系統放鬆,進而減少發怒和敵對意識。」曬太陽也有助對抗季節性憂鬱症。

發揮「即刻聆聽」/當下聆聽的才能

超級忙碌的生活已經使人們時常心不在焉,我們必須更集中精神在自己的想法、觀點和計畫上。於是,誰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積極、深度地聆聽另一個人呢? 主動聆聽,是指要參與並加入話題,並提出更好、更具方向性的問題。 對談話內容感興趣,遠勝於想聽到有趣的內容,而且是帶著明確的目標去聆聽。 聆聽對方想表達的訊息。


書本最後提到幾點,值得反思也警醒自己:

聆聽與交談的藝術,會不會消失?
未來的生活會不會更加孤立?
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沒有人情味又膚淺?
會不會使人不懂得以禮待人?

 

最後提供書中幾段文句,閱讀當下讓自己心胸豁然開朗、腦袋壓力也得以鬆綁的幾句話:

  • 過去我們必須多接觸資訊,現在則需要開始篩選及轉移那些可能會阻止我們關注最重要之事的干擾源。記得,少即是多。
  • 讓自己更自在地捨棄一些東西。這麼做可以幫助你找到力量,畢竟即使你少了那些不太重要的東西(或者資訊),也沒有關係。
  • 讓我們重新整理,並集中專注力在那些真正關切自身的事上,無關緊要的是非就讓它們過去吧。

 

【自己簡述與啟發/改變自己生活的地方】

書中沒有說很多大道理,反而列舉一些研究和數據,讓讀者更清楚了解:平常自己的生活模式對自己的影響。

書中提供的方式也不是什麼困難或太顛覆想法的方式→因為簡單所以人人都可以從有意識的選擇中改善,協助自己讓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選擇的方向。

看完此書讓我聯想到以前有人說發揮創造力、讓自己更有創意的方式是:打開自己的五感,有意識地聽、嘗、看、聞、感受,也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練習。

另書中提到,我也還在學習的是:「聆聽」,單純是想了解、理解的聆聽,不及著表達意見。

 

 

 

 

 

arrow
arrow

    鴨鴨/A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