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起因

畢業後開始工作到今年,生活節奏緩慢、適應力還行的我,在台北工作5年多後,決定搬家了。

在這次搬家收拾整理行李的過程中,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最難收拾跟最重的居然是「書」。因此在搬書到新家的過程中,深刻的在思考-書本的歸屬

在研究電子閱讀器的過程中,邊記錄自己看書的習慣跟狀態:

  1. 閱讀情境。 一年大約會有一次買書的期間,通常是在睡前看、也會習慣帶到咖啡廳去(但現在居住空間越來越舒適,也沒有特別愛出門)。雖然偶爾平常出門會帶,但覺得很重(加上自己不習慣揹大包包,所以將書本帶出門的機率很少),也因此總是要規劃一個「看書的情境、時機」。一整年下來的閱讀量真的不多,一季看完一本就差不多了。
  2. 看完的書通常沒有賣書的習慣。 只有幾年前大學的時候在讀冊上賣過幾本二手書。以前以為自己會賣,看書的時候克制自己要畫線、不要折書(但我自己其實喜歡畫重點、記錄自己當時有感的文句,或被打中的詞句)。 現在回顧發現自己根本不太賣書。
  3. 有使用Notion做讀書紀錄的習慣。 看了Sonia的Notion分享後,也盡量在做讀書紀錄,讓自己看過的書、不只是把書看過而已,希望能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寫讀書紀錄:看一次畫線做紀錄,然後再做筆記,也更可以用自己的話把該段重點、或自己的感想寫下來。

總結需求

希望可增加閱讀時間、提升閱讀量→將週間通勤的時間拿來看書(閱讀過程中畫線做註記),假日將筆記電子化→如果可匯出筆記做紀錄,那就太棒了

 

🧠 以前考慮因素-捨棄不了紙本書

  • 想要有讀書女孩的標籤
    看書是有點想將看書的我給別人看→咖啡廳看書是多有知識的女子啊。 但因為這樣有些書(有些書的封面不是很美)就會有點害羞在公眾場合閱讀。
    →因為虛榮,想要將看書的自己跟大家分享,卻限制了一些閱讀的內容跟情境。

     
  • 誤會自己比較愛紙本書(家中有書本、書香、在黃金屋中的感覺)
    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在直接在上面畫線做筆記。 而且自己覺得家裡有放書,感覺氣質、氛圍就不太一樣。

小結:紙本書跟電子書不是零和關係,是可以依據需求選擇電子書或紙本書的

 

 👀 電子書的優缺(對我自己來說)

    1. 方便攜帶、不會有書本收納問題,也不用擔心書本有時間痕跡、受歲月影響(泛黃、蠹蟲/書蟲)
    2. 不用在意旁人目光,讀各種書籍
    3. 書本翻頁方便,不用凹折
    1. 沒有書腰跟封面內頁的小驚喜了 自己買紙本書的時候會特別看書腰,而且有些出版社拆掉書的封面內裡的設計巧思,自己很喜歡。
    2. 捨棄自以為別人的觀感認知 此點可能不是缺點,自己給自己閱讀女孩的稱號就好
    3. 如果有想要收藏的、或對自己有影響的書籍需另外購買紙本書 ※插畫書請直接購買紙本書EX.高木直子的書
    4. 無法跟朋友分享書了 雖然次數不多,但自己很偶爾會有想跟朋友分享某幾本書的想法,電子書就無法分享(只能推薦別人了)

自己在評估之前有先使用手機APP看電子書(約2週),使用KOBO與Hyread

  1. 的確可增加閱讀量、累計零碎閱讀時間。閱讀體驗也蠻好的。
  2. kobo優惠多,要智慧採購,不要衝動購書; 即使購買kobo電子閱讀器,還是可使用Hyread租借公有圖書館電子書,缺點是筆記無法匯出。

 👉 我的採購需求/要點

  • 尺寸:小尺寸方便我攜帶(6 or最大7.8吋)
  • 重量:重量不能太重(需比一本實體書輕)
  • 功能:要可畫線、可註記(可打字、若手寫佳)
  • 記憶體:8G以上(預期自己不太會刪書,8G 至少可存放6,000本左右,綽綽有餘)
  • 其他額外需求:目前沒想到XD

 

我在社群上分享入手電子閱讀器後,發現身邊也有朋友已購入有些採購經驗/學費,分享給自己。
也有不少朋友觀望中,因此將整理自己採購電子閱讀器的經驗,後續將撰文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有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不論是實體書或是電子書。

 

arrow
arrow

    鴨鴨/A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